巴山游擊隊紀念館
巴山游擊隊紀念館位于南江縣桃園鎮北七公里鐵爐壩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近現代重要史跡”類文物保護單位,是光霧山重要的旅游景點。巴山游擊隊是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前組建的一支留守川陜革命根據地的正規武裝力量。自1935年2月至1940年春,這支隊伍在劉子才、趙明恩等的領導下,活動在以南江縣桃園為中心的茫茫林海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戰斗5年之久。
巴山游擊隊紀念館,由厘金局遺址、廣場、主題雕塑、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史跡陳列館、巴山游擊隊趙明恩烈士墓、綠化帶七個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7300多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230多平方米,設計為“指揮部原貌”和“居民舊貌”兩個主題陳列,展出文物118件;史跡陳列室110多平方米,設計為“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和活動區域”“巴山游擊隊戰斗史及主要領導人”“桃園新貌”三個主題陳列,展出文物及資料83件;主題雕塑“忠魂”聳立于2100多平方的廣場中央,經修葺的“趙明恩烈士墓”靜臥廣場東邊,4200平方米的綠化帶環抱著巴山游擊隊紀念館
禹王宮
禹王宮位于南江縣長赤鎮。建于清嘉慶二年(1797年)。為四合院中式磚木結構建筑。山門前壁系鏤空青磚浮雕花卉、飛禽、走獸、喜字圖案和張飛所當陽橋圖、白鶴壽星圖等,刻工精美,表情生動。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過南江,建立長赤縣蘇維埃政府于禹王宮,前殿三道石門框上,紅軍刻的“誰是世界上的創造者,只有我們勞苦工農”,“鏟除封建勢力,實行土地革命”;“只歸生產者所有,那里容得寄生蟲”等標語,字大25厘米,今猶完整。
前殿內還有10多條紅軍標語。左右廂殿,懸空建有回廊、欄桿。大殿正中為禹王坐像,高4米,用整塊樟木雕成,體態魁梧端莊。山下數百步有龍山書院,院前有一龍池,水色深黝,不溢不涸。
紅四門及城墻
“紅四門”及城墻位于南江縣南江鎮!凹t四門”地處縣城中心通往上河街及南江中學等單位的東出要道,是一座晝夜開放的天然展廳。1991年4月,“紅四門”及城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1933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從南江城墻東門入城,解放了縣城并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紅軍總政委陳昌浩應縣蘇維埃政府的邀請,親筆題寫了“紅四門”三字,由鏨字隊將“迎暉門”門額換刻成紅四門作為紅軍解放南江的永久紀念,紅軍各政治部先后在門洞內外鏨刻宣傳標語15條。紅四門居城東要道,過往行人日以萬計,是一處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