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旅游區
三峽大壩旅游區是源于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是國家旅游局評定的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現擁有三峽展覽館、壇子嶺園區、185園區、近壩園區及截流紀念園5個園區,總占地面積共15.28平方公里。旅游區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為游客提供游覽、科教、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使之成為國內外友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小三峽
巫山位于長江三峽庫區腹心,素有“萬峰磅礴一江通,鎖鑰荊襄氣勢雄”的地貌景觀,和“三峽明珠”、“渝東門戶”之稱。巫山旅游自1982年開發至今,已擁有國際旅行社1家,國內旅行社20家,星級賓館4家,豪華旅游船55艘,環保旅游船40艘,專用旅游車33輛,旅游從業人員3000人。通過多年的努力,小三峽景區先后獲得“全國旅游圣地四十佳”、“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重慶市最佳景區”、“巴蜀旅游業四十強”等殊榮。巫山,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旅游金礦。巫山,這古老而年輕的熱土,充滿了神奇與誘惑,勤勞樸實的巫山人民愿意同全國旅游同仁交朋友,精誠合作,熱忱歡迎中外賓朋走進新巫山、走進新三峽、走進小三峽。
秭歸
秭歸山川優美,人杰地靈,集名人(屈原)、名壩(三峽大壩)、名峽(西陵峽)、名湖(高峽平湖)、名物(“中國臍橙之鄉”)于一體,融巴楚文化、屈原文化、峽江文化于一爐,是湖北省首批優秀旅游縣,是宜昌市旅游先進縣。秭歸旅游景點眾多,除了舉世聞名的西陵峽和三峽大壩以外,有全國最大的文物集中復建保護地——鳳凰山,有世界名勝——屈原祠,屈原誕生地——樂平里,有三峽地區最有影響的古建筑群落——新灘古民居,有居于中國四大瀆廟之首的江瀆廟,有三峽第一漂——九畹溪,三峽大壩后花園——四溪,三峽雪原——朱棋荒,有三峽地區最大危崖體景觀——鏈子巖,有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衛生城、國家首批園林縣城等殊榮的——秭歸縣城,有三峽庫區移民搬遷試范點——銀杏沱移民新村。
白帝城
重慶市奉節縣地處長江三峽西首和庫區腹心,東臨三峽大壩,西靠重慶,南連張家界,北接西安,是渝東、陜南、鄂西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幅員面積約為 4099 平方公里,總人口 100 萬,是長江三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和絕世奇觀天坑地縫所在地。 白帝城歷史悠久回味無窮,在奴隸社會時期,這一帶曾是巴、蜀兩國的領地,并于西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 1016 年)建為夔子國。封建社會時期,無論是設縣、設州、設路,這里一直都保持著行政和軍事的顯赫地位。唐時設夔州府,轄十九州縣。宋時置夔州路。奉節在周赧王元年(公元前 314 年)建為魚復縣,時我國早期所建縣邑之一,距今已有 2300 多年的歷史。唐貞觀 23 年(公元 649 年),為旌表諸葛亮“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奪”的忠君愛國思想而改為奉節縣沿用至今。歷史上許多著名詩人李白、杜甫、蘇軾、陸游、劉禹錫等都在此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因此奉節又享有“詩城”的美譽。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世界最大的小寨天坑、世界最長的天井峽地縫、世界級暗河龍橋河、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的長江三峽第一峽的瞿塘峽,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勝白帝城、劉備托孤的永安宮、諸葛亮的八陣圖、瞿塘峽內的摩崖石刻、懸棺群等自然、人文景觀,構成了分別以白帝城瞿塘峽和天坑地縫為中心的兩大特色旅游區。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準備改線的 210 國道和渝巴高等級公路在縣境內縱橫交錯,并背靠 206 國道、 318 國道、縣內通車里程 6000 余公里;黃金水道長江橫貫縣境 43 公里,港口年貨物吞吐量 400 多萬噸,居重慶市第二位。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將兩大特色旅游區連貫成有機整體,可進入性很強?v有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天坑地縫世界奇,絕世景觀任君游。奉節這塊旅游熱土,隨著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的落成,正以嶄新的姿態,開放的胸懷,寬松的環境,真誠歡迎海內外朋友及有識之士前來投資開發、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科研探險,我們將竭盡全力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昭君村
興山縣始建于公元260年,因“環邑皆山,縣治興起于群山之中”而得名。 她位于三峽大壩庫區壩首,東臨宜昌,西連巴東,南接屈原故里,北枕神農架。區位優勢獨特,水陸交通方便,209國道和宜秭省道貫通東西,修建中的滬蓉(北)穿境而過。 興山物華天寶,鐘靈毓秀,境內群峰競秀,萬木崢嶸 ,溪流縱橫,碧綠多姿。旅游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主要有昭君村文化旅游區、高嵐自然風景區、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古夫新縣城民俗生態旅游區和古洞口水上旅游區。
三峽人家
三峽人家風景區,屬國家S級風景區,位于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 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游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峰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