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縣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周赧(nǎn)王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jū,蜀王弟苴侯,封地葭萌,今昭化),苴侯奔巴(巴國遷都閬中),巴為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張儀和司馬錯救苴、巴,遂伐蜀。蜀滅后,張儀貪巴、苴之富,順手牽羊,滅了巴國,于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和閬中縣。以后,除隋初因避文帝之父楊忠諱,有35年改閬中縣為閬內縣外,閬中縣名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變。
何謂閬中?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閬”字說:“閬,門高也!币馑颊f:“閬”是高門的意思。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解釋“閬中”說:“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閬中!币馑颊f:閬中周圍山形似高門,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這是說,閬中因山得名。
《舊唐書·地理志》解釋閬中得名時說:“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奔瘟杲鹘涢佒幸欢,古稱“閬水”。意思說:嘉陵江繞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這是說,閬中因水得名。
兩種說法看似不一,實際并不矛盾。閬中四面山形如高門,因名閬山;嘉陵江流經閬山下,因名閬水;城在閬山閬水之中,故名閬中。
閬中是根據縣城的天然地形命名的。閬中別名閬苑(yuàn)!掇o!方忉尅伴佋贰币辉~說:閬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閬中縣西。據《輿地紀勝·利東路閬州》記載:“唐初魯王靈夔(kuí)、滕王元嬰,以衙宇卑陋,乃修飾宏大之,擬于宮苑,由是謂之隆苑;后避明皇諱,改為閬苑”。閬苑,本是傳說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處。因滕王建此宮苑,千百年來,閬苑便成為閬中古城的別名。
閬中商屬巴方,周屬巴子國。
戰國中期,巴子屢為楚子侵逼,約在公元前330年遷都閬中,公元前325年后稱巴王。
秦滅巴后,置閬中縣(前314),疆域大致包括今閬中、蒼溪、南部、儀隴、蓬安、西充、南充等縣及巴中市恩陽,岳池縣西部、北部,劍閣縣東南部。
東漢獻帝建安六年(201)至成漢嘉寧二年(347),閬中為巴西郡治,轄閬中、安漢、墊江、宕渠、宣漢、漢昌、南充國、西充國等8縣。
東晉永和三年(347)至南朝梁天監七年(508),閬中為北巴西郡治,轄閬中、蒼溪、安漢、南國、西國、平周等縣。
天監八年(509)至承圣二年(553)閬中為南梁北巴州治及北巴西郡治,轄北巴西、白馬義陽、南部、木蘭、金遷、掌天等郡。
北魏孝昌元年(525)至大統元年(535),為魏所據。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開皇三年(583),閬中為隆州及盤龍郡治,轄盤龍、新安、南宕渠、金遷、白馬、隆城6郡,盤龍郡轄閬中、漢昌、胡原3縣。
隋改閬中為閬內,開皇三年(583)至大業三年(607),為隆州治,轄閬內、南部、蒼溪、奉國、儀隴、大寅、西水、晉城、南充、相如10縣。大業三年,改隆州為巴西郡,轄區未變。
唐仍名閬中,武德元年(618)至先天元年(712)為隆州治。開元元年(713)改隆州為閬州,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新井、晉安、新政、奉國、歧坪9縣。
五代及北宋南宋,閬中均為閬州治。其中天寶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曾改為閬中郡。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閬州置保寧軍,北宋時置安德軍。南宋景炎元年(1276)至1912年,閬中一直為保寧府治。其間,清順治時,四川臨時省會設在閬中10余年。
1912年在閬中設川北宣慰使署,1913年改為川北觀察使署,1914年改為川北道署,不久改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川北道(嘉陵道)轄閬中、蒼溪、南部、廣元、昭化、劍閣、通江、南江、巴中、儀隴、營山、蓬安、鄰水、岳池、廣安、南充、西充、三臺、射洪、中江、鹽亭、遂寧、蓬溪、安岳、樂至、潼南26縣。
抗日戰爭時期,川陜鄂邊區綏靖公署、巴山警備司令部設于閬中。
1933——1935年紅四方面軍曾在閬中相繼建立閬南縣、蒼溪縣、閬中縣、忠發市4個縣級蘇維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閬中,1950年1月8日成立閬中縣人民政府。1991年1月1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閬中縣,設立閬中市。
1986年因閬中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化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 1992年被辟為對外開放城市,
1997年,閬中市面積1887.8平方千米,人口85.5萬,轄23鎮36鄉,市政府駐七里街道辦。 2000年,閬中市轄23個鎮、47個鄉、1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787809人。
2003年8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3]186號)批復同意閬中市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閬中市區內東街7號遷至市區長公大道66號。
2004年,閬中市轄3個街道(保寧、東苑、沙溪)、22個鎮(江南、河溪、老觀、柏埡、飛鳳、雙龍、妙高、金埡、千佛、水觀、思依、洪山、石龍、文成、二龍、石灘、龍泉、望埡、七里、彭城、寶馬、玉臺)、47個鄉(石子、埡口、裕華、高觀、北門、河樓、五馬、朱鎮、福星、寶臺、大埡、共和、治平、東興、清泉、紅土、金城、土埡、西山、護埡、金魚、天林、雙廟、裕農、井溪、天宮、涼水、金子、峰占、方山、三廟、鶴豐、木蘭、橋樓、棗碧、小埡、田公、扶農、元山、盤馬、云臺、解元、護山、龍坪、獅子、大慶、構溪)、1個民族鄉(博樹回族)。